吉林天泰藥業溫馨提示導讀:國家發改委5日宣布,內地將于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,未來藥品價格將主要由市場競爭來形成。這意味著施行近20年的藥品政府定價制度畫上句號。與相關文件同時下發的是國家發改委《關于加強藥品市場價格行為監管的通知》。
評論:藥價松綁 政府監管不可松懈
對于這個消息,許多人都不會感到太突然。早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就已明確指出將要“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”。但是,我們也應該充分認識到,藥品價格改革涉及重大民生問題,是個既敏感又復雜的問題,既要咬定目標不放松,也要注重實施過程,穩步推進。
1996年,藥品開始實行政府定價,在當時具有一定的現實針對性,曾發揮過穩定藥品價格的積極作用。但在實施過程中,也存在種種弊端,如藥品審批尋租、藥品采購腐敗等問題。某些不良商家甚至采取改換包裝、冒充新藥等方式繞開政府定價,導致政策偏離初衷,進一步激化了看病難、看病貴的問題。因此,要想深入推動醫改,就繞不開藥品價格改革這塊堅冰。
當前,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,就是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,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。社會其他領域已逐步放開價格政府管控,而藥品價格仍然采取政府定價,這顯然與改革方向不相符合,以取消政府定價為重點的藥品價格改革勢在必行。
取消藥品政府定價,主要是為了讓藥價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,進而形成合理的藥品市場運作機制,而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。由于生產廠家較多,一些常見藥的競爭非常激烈,藥價面臨下降的命運;而一些市場競爭不充分的藥品,其價格就可能隨意上漲。因此,取消藥品政府定價的同時,也必須強化政府的市場監管職能,避免出現破壞市場競爭規則、損害市場公平等問題。這也是為什么在下發相關改革文件的同時,國家發改委強調要加強藥品市場價格行為監管的原因。
重慶短命醫改的風波,充分表明了藥價的敏感性和醫改的復雜性。這意味著,新一輪的藥價改革,必須既大膽又謹慎,既要著眼長遠又要立足現實,要充分考慮老百姓的切實利益,給予老百姓真正的實惠。
(來源:錢江晚報)